0%

國家為什麼會失敗

書籍

  • 作者: 戴倫.艾塞默魯, 詹姆斯.羅賓森
  • 譯者: 吳國卿, 鄧伯宸
  • 出版社:衛城出版

書摘

P.83

讓我們回到諾加雷斯。
正如前面提過,圍牆的北邊和南邊在文化的許多面向上相同。
然而在實際運作,規範和價值上可能有一些顯著的差異,雖然這些差異並非原因,而是兩個地方走上分歧發展道路的結果,例如,墨西哥人在調查中說他們信任別人,程度上低於美國人說他們信任別人。
但墨西哥人缺乏信任並不令人意外,因為他們的政府無法消滅販毒集團,也無法提供運作良好且不偏頗的司法制度,我們下一章會討論的北韓和南韓情況也一樣,南韓是世界的富國之一,而北韓則經常發生饑饉且深陷貧窮中,雖然今日的南北韓「文化」大不相同,但它並非兩韓經濟強弱分歧的原因。
朝鮮半島有悠久的共同歷史,在韓戰和雙方以北緯三十八度線劃分界線前,兩韓在語言、人種和文化上沒有任何差別,就像在諾加雷斯一樣,差別在於那道邊界。在邊界北方是一個不同的政權,實施不同的制度,製造不同的誘因,因此,穿越諾加雷斯兩邊或南北韓間的邊界造成的任何文化的差異,並不是貧富差距原因,而是結果。

P.99

榨取式和廣納式的經濟制度

國家在經濟成功上的差異是因為制度不同,也就是影響經濟運作的規則,以及激勵人的誘因不同。
想像一下北韓和南韓的青少年和他們對人生的期待。
北韓的青少年在貧窮中長大,缺少創業的動力,創造力或足夠的教育來為他們作好從事高技術工作的準備。
他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是純粹的宣傳,目的是強化政權的正當性:學校裡的書籍很少,更不用說有電腦。
學校畢業後,每個人必須入伍當兵十年,這些青少年知道他們將不能擁有財產、創立事業或變得更富有,即使有許多人從事非法的民間經濟活動維生,他們也知道不會有合法的市場管道,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或收入來購買需要和想擁有的產品,他們甚至無法確定自己可以享有哪些人權。
在南韓的青少年可以接受良好教育,有許多誘因鼓勵他們努力在選擇的職業中表現傑出。南韓是市場經濟,建立在私人財產的基礎上。南韓的青少年知道,如果他們將來成為成功的創業家或員工,就可以享有投資和努力的成果;他們可以改善生活水準和購買汽車、房屋和醫療。

P.126

黑死病是「關鍵時期」的鮮活例子,亦即一個重大事件或眾多因素匯聚、破壞了社會既有的經濟與政治平衡的時期,關鍵時期是一把雙刃劍,可能造成國家軌道的大幅轉向,從一方面看,它可以打破榨取制度的循環,促使更多廣納制度興起,就像英格蘭,或者它可能強化榨取制度,正如東歐的第二次農奴制。
瞭解歷史與關鍵時期如何塑造經濟與政治制度的方向,能讓我們對貧窮與富裕差異的起源有一套更完整的理論,此外,它讓我們得以解釋今日的情況,以及為什麼部分國家轉型到廣納的經濟和政治制度,而其他國家卻未走上這條發展道路。

P.157

真正有效的誘因無法出現在中央計劃經濟中,這不是因為紅利制度設計上的技術錯誤,而是達成榨取式成長的整個方法本來就存在問題。
這種成長靠政府命令達成,雖然可以的技術錯誤,雖然可以解決一些基本經濟問題,但刺激長久持續的經濟成長需要個人利用他們的才能和創意,而這在蘇聯式的經濟制度中不可能辦到。蘇聯的統治者必須放棄榨取的經濟制度才能辦到,但這麼做將危及他們的政治權力。
的確,當戈巴契夫(Mikhail Gorbachev)在一九八七年後開始放棄榨取的經濟制度時,共產黨的權力隨即瓦解,蘇聯也跟著崩潰。
蘇聯在榨取制度下還能夠創造快速的成長,是因為布爾什維克建立了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治集權政府,並透過政府的力量把資源分配給工業。
但和所有榨取制度下的成長例子一樣,這種經驗缺乏科技變革,而且無法長久持續。
成長先是緩慢下來,然後完全崩潰。
這種類型的成長雖然為時短暫,依舊證明了榨取制度
可以刺激經濟活動。

P.347

漸進的改變也可以避免冒險闖入未經探勘的領域。
既然是用暴力推翻一個體系,那就意味著要建東西來取代已經拔除掉的。

法國大革命就是一個例子,第一次的民主實驗結果演變成了的恐怖統治,然後又開倒車,兩度退回專制君主,直到一八七年才有法國第三共和。
俄羅斯革命也是如此。大家心裡想要的是一個比俄羅斯帝國更公平的新體系,結果卻來了一個一黨專政,其暴力、血腥及邪惡尤勝於遭到取代的專制王朝。
在這些社會中,漸進的改革之所以有其困難,主要原因在於,這類社會既沒有政治多元化,其制度又是高度榨取式的。至於英國, 漸進的改革之所以可行而且可欲,則要歸功於光荣革命所帶來的政治多元化,以及因此而建立的法治。

P.370

我們已經看到,歐洲在非洲所進行的擴張及殖民統治產生了兩種惡性結果。
其一,大西洋奴隷貿易鼓勵非洲在政治及經濟走上榨取式的制度; 其二,殖民地的立法及制度,使本來可以與歐洲競爭的非洲農業喪失了商業化的機會,在獅子山,奴隸確實是一股力量。
殖民時期,內陸地區並沒有足夠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,有的只是許多小王國,互相敵對,侵伐不斷,彼此互擄對方的男女。
實際上,奴隸早已經是一種地方性的現象,人口之中,以奴隸身分工作的可能占了五○%,和南非一樣,由於環境容易致病,白人不太可能大規模在獅子山定居,因此並沒有白人與非洲人競爭,另一方面,由於礦業經營缺乏約翰尼斯堡那樣的規模,農業上又不存在需要大量黑人勞力的白人農場,因此,南非那種種族隔離式的榨取式勞力市場制度無以形成。

P.372

惡性循環有其本質性的癥結。
榨取式的政治制度導致榨取式的經濟制度,肥了少數瘦了多數。因榨取制度而得利的人一旦擁有了資源,便可以建立(自己的)軍隊及傭兵,收買司法,操縱選舉,如此一來,不僅可以繼續掌權,更可保護體系的運作。
因此,我們可以說,榨取式經濟制度為榨取式政治制度的延續製造了平臺,而在榨取式政治制度中,權力無價,
因為權力可以無往不利,可以中飽私囊。

P.428-429

國家為什麼會失敗

國家在經濟上失敗是因為採行了榨取式制度,榨取式制度成長的道路,這種情形所在多有,非洲有辛巴威及獅子山,南美洲有哥倫比亞及阿根廷,亞洲有北韓及烏茲別克,中東則有埃及之類的國家,所有這些國家其實都有顯著的差異,有的位在熱帶,有得地處中緯度:
有的過去是英國的殖民地,有的則是日本、西班牙及俄羅斯的殖民地,每個國家都有著非常不同的歷史、語言與文化,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榨取式制度,所有這一類的制度,基本上就是由個個菁英階層設計一套經濟制度,以廣大的社會群眾為芻狗,達到自肥且永久掌權的目的,但因每個國家各有不同的歷史及社會結構,
因此,其菁英階層的性質及其榨取式制度的細節也就各異,但不管多麼的不同,這些榨取式制度之所以能夠持續存在,則是因為惡性循環作祟,至於這些制度之所以弄得民窮財盡,也是相同的道理。

P.429

和東歐一樣,世界其他地方的專制政權也堅決抗拒。
中國尤其如此,明清兩朝交替,建立了穩定的農耕社會,根本敵視國際貿易,但在亞洲,還是有不同的制度發生了作用。
如果說中國對工業革命的回應與東歐如出一轍,那麼日本的回應則類似西歐。跟法國一樣,日本採取的是改革制度的革命手段,但不同於法國,日本的主角是貴族,是來自薩摩、長州、土佐及肥前的封建領主。叛亂的領主們推翻幕府將軍,促成了明治維新,將日本帶上了制度改革及經濟成長的道路。
同樣的,專制政權在孤立的衣索比亞也是抵死抗拒。至於這塊大陸的其他地方,同樣一股在十七世紀幫助英格蘭制度轉型的力量—— 國際貿易一一卻把西非洲及中非洲都五花大綁起來,透過奴隷貿易成為高度榨取的制度,在某些地方,社會因此變成廢墟,有些地方則產生榨取的奴隸國家。
哪些國家利用了十九世紀以來的大好機會,哪些國家卻沒能這麼做,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所闡述的制度因素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不平等,其根源就在於此一分歧:今天的富裕國家,十九世紀時都走上了工業化及科技變革的道路,而貧窮國家則都是那些沒有走上這條道路的,而且絕少例外。

P.397-398

時間,二○○○年一月,地點,辛巴威的哈拉雷(Hatare)。
主持人質瓦瓦(Tallot Chawawa) 主持雙透抽獎儀式,國營樂透彩券是由部分國營的辛巴威銀行(Zimbabwe Banking Corporation)主辦,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的時候,只要在帳戶裡有辛巴威幣五千元以上存款的客戶都有機會中獎,賈瓦瓦出彩券,整個人呆住了,當時的情形按照辛巴威銀行的公開陳述:「抽獎儀式主持人費勒,賈瓦瓦幾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獎金辛巴威幣十萬元的彩券抽出來送到他手上時,他看到上面寫的居然是穆加比閣下(His Excellency RG Mugabe).
當前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榨取式制度。
穆加比統治下的辛巴威很生動地了這種經濟與社會結果,辛巴威的國家統計數字儘管並非十分可靠,但按照最佳的估計,二○○ 八年辛巴威的人均所得只及一九八○年該國獨立時的一半而已, 光是這一點,聽起來就已經相當聳動,但事實上卻還沒有抓到辛巴威生活水準惡化的全貌,整個政府其實已經土崩瓦解,任何基本的公共幾乎都付之闕如,二○○八至二○○九年,衛生系統嚴重惡化,導致全國爆發霍亂,到二○一○年一月十日,公布罹病個案多達九八七四一例,死亡人數四二九三,為過去十五年來非洲最嚴重的霍亂疫情,同時,大量失業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。二○○九年初,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署(UN Office for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)公告,該國失業率高達令人難以置信的九四%

P.432

在所有這些個案中,榨取式的制度都由來已久,至少從十九世紀就已經存在,每個國家都陷在惡性循環之中,在哥倫比亞及阿根廷, 始作俑者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。
辛巴威及獅子山則可以追溯到英國十九世紀末葉建立的殖民政權,在獅子山,即使白人墾殖者缺席,政權仍然是建立在榨取式的政治權力結構上,而且還予以強化,這些結構本身其實是惡性循環的結果,而惡性循環又要歸咎於缺乏中央集權以及奴隸貿易所產生的惡果。
在辛巴威,還創造出榨取式制度的新形式,因為不列顛南非公司在那裡製造了一個二元經濟。
烏茲別克接收了蘇聯的榨取式制度,然後和埃及一樣,變成了權貴資本主義。
蘇聯的榨取式制度其實在許多方面都是沙皇政權的延續,同樣是寡頭鐵律的模式。過去二百五十年中,在世界不同的地方,因為有這些不同形式的惡性循環作祟,世界的不平等才得以出現,也才得以持續。

P.466

城市的繁榮在中國是遲早的事,戴國芳很早就看清了這一點, 一九九○年代,新的高速公路、商業中心、住宅區及摩天大樓在中國有如雨後春筍四處興起,戴國芳看好未來十年的快速成長,心裡盤算著,他的公司江蘇鐵本鋼鐵大可利用低生產成本,特別是相較於國營鋼鐵廠的缺乏效率,一舉拿下廣大的市場,他籌劃了一間真正的大鋼廠, 爭取到常州黨書記的支持,並於二○○三年動工,然而到了二○ 四年三月,北京中共當局命令他停工,並以莫須有的理由將他逮捕,總以為可以從他的口供當中給他冠上一個罪名,接下來的五年,戴國芳先後遭到囚禁與軟禁,到了二○○九年才以一樁小罪定讞。但他真正的罪名其實是他妄圖和國營事業競爭,而且沒有得到共產黨更高層的批准,這案子倒是給其他人上了一課。 對於戰國芳這一類的企業家,共產黨這樣的反應一點都不令人意外,陳雲,鄧小平的親密戰友之一,早期市場改革的總策畫人,就會經總結過大部分黨內同志的觀點,把經濟比喻成「籠中鳥」: 中國的經濟是鳥,黨的控制則是籠子,籠子必須加大,好讓鳥兒更健康、更有活力,但千萬得鎖住不能放,免得鳥飛了, 江澤民一九八九年出任中共總書記後不久,更進一步總結說,黨對企業家不放心,說他們無非是群「只顧自家的商販,偷搶拐騙, 賄賂,逃稅,什麼都幹得出來」,整個一九九○年代,縱使外國投資蜂擁進入中國,國營企業也獲准擴大營業,私人企業還是受到懷疑,許多企業家財產遭到沒收,甚至鎮篇入獄,江澤民對企業家所持的觀點,雖然已經大幅淡化,但在中國仍然相當普遍。用中國經濟學者的話來說:「大國營公司可以大肆擴充,但私人公司若也這樣搞,尤其是要和國營公司競爭時,麻煩就四面八方來了。

以行動支持我

Welcome to my other publishing channels